香港示威:旺角女人街“新移民”商户眼中的中港关系

香港旺角女人街、花园街是著名观光购物景点,露天市集售卖形形色色的纪念品、衣服和生活用品。但香港“反送中”抗议爆发,一街之隔的大街弥敦道,多次成为警察与示威者冲突的战场。原本旅客络绎不绝的女人街也在劫难逃,深受催泪弹和汽油弹的侵袭。

这些面对生存危机的小商户,在中国国庆“十一黄金周”面临的煎熬尤为明显。

50来岁的陈女士是女人街一家售卖衣服的摊主,她对BBC中文慨叹自己档口的生意额比去年下跌7至8成。

“那些拿行李箱的大陆旅客或是大陆团都没有了,以前暑假、十一国庆都是赚钱的黄金时间,但近几个月来,生意不断下跌。以往每个月赚到几万块,现在是几千块,再这样过2个月就撑不下去。”

“以前的香港很好的,只要你肯努力,就可以赚钱,就算是‘沙士’(传染病非典型肺炎),大家也在互相支持,但现在,香港变得很差,”她说。

根据香港旅游发展局的数字,8月份访港旅客比去年同期大跌近4成,小商户的生意额同样大跌。

香港抗议活动中警察与抗议者间的冲突画面自6月起成为了“新常态”。

每逢旺角、太子该区有冲突的异样,附近便会有人告知,“又来了,大家小心。”陈女士便会连忙把衣服收起来,赶紧离开。

这几个月以来,她经常提早收档,一来是顾客不多,二来是要避开冲突,找车赶回家。

她说,“反送中”抗议初期,冲突场面大多出现在晚上,日间的和平示威对她影响不大,但示威后来变得愈来愈频繁,警民冲突提前下午便开始,示威者堵路令巴士要改道或停运,地铁站屡屡成示威者目标遭大肆破坏而经常关站。

“试过有一天,我晚了些离开,到处也找不到车回家,我儿子告诉我,要走到尖沙咀找小巴,那次之后,我都紧盯着新闻,感觉不对就索性不开店,”陈女士说,“这儿好像戒严般的,大家四处不能去。”

她把责任归究示威者,认为示威者堵路影响交通,并诉诸“暴力”破坏商店,逼使警察施放催泪弹,“你犯法就要抓你,你打警察、警察开枪是天经地义。”

在“一国两制”下,香港享有与大陆不一样的自由度和法律系统。抗议者则担心香港的法治、自由受损,令香港变成普通的中国城市。

由反逃犯条例(也称“反送中”)引发的抗议活动已有四个月。尽管特首林郑月娥9月初已正式撤回此协议,但她拒绝回应其它四项公众诉求包括成立独立委员会调查香港警察滥权等指控。示威者认为是政府不回应以及警察暴力在先致使冲突升级。

“无论任何诉求,都不应该暴力”
陈女士说,自己学识不高,对政治冷感,不会投票,也不理解什么是《逃犯条例》和“五大诉求”,但强调“无论任何诉求,都不应该暴力,暴力是不对的”。

香港示威者群体中流行“揽炒”一词,意思是不介意包括以经济下行换取政治诉求的实现。 但陈女士直斥,“他们是疯了,做人怎么可以这样自私,示威可能影响不到他们,但影响到我。”

香港示威者近期会因为个别食肆和店铺发表“支持警察”的言论而发起杯葛行动。美心集团因为其创办人谴责示威者,而令旗下营运的食肆遭激进示威者大肆破坏,一些持有不同政见的人士,向示威者动武后会遭到“私刑”,被打到头破血流,示威者称其为“私了”,即“私下执法了结”的意思,这种甚具争议的做法引来不少批评。

十几年前,陈女士从中国大陆嫁到香港,目前有三个还在念书的小孩,丈夫打散工,一家五口住在公营房屋,她在10月5日香港政府宣布推行《禁蒙面法》当天接受BBC中文访问,分享了她对抗议和中港矛盾的看法。

但她再三叮嘱记者不能公开她的身份。“我不想示威者会针对我的店,他们常常说要有言论自由,但我们现在根本没有(言论自由),批评他们会被骂。”

陈女士说,明白中国大陆是“法治不太好”、“不太自由”的地方,但她认为这些跟“普通老百姓”没有关系,而香港仍然是有自由的地方,“你还是可以看脸书和YouTube,在大陆,你这样抗议早被打死了,香港人被宠坏了,其实香港人只要乖乖的,大陆一定不会对香港人差,就是因为你们不听话,大陆才打压你,中港一家亲,为什么一定要搞到关系这么差。”

Leave a comment